撰文|马斯基
统筹|杨柳树
策划|中共宜宾市委宣传部、能镜
A
想象一下,如果2023年6月中上旬,有架巨大的摄像机,恰好漂浮在四川省宜宾市的上空,它会捕捉到这样的场景——
一个四处飘展着「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道旗的城市,从6月8日开始,因一场世界级会议,仿佛被接入一团电流,脉搏开始加速。
在接下来的3天里,世界动力电池领域最精锐的一批专家、学者、企业家、创始人和投资人,从五粮液机场加密的航班陆续走下,从宜宾西站激增的车流里鱼贯而出,在三江新区国兴大道沙坪路9号、宜宾国际会展中心主会场聚拢,发表演讲、碰撞观点、签约项目。
之后,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与签约总金额1063亿元的64个项目,向四周区县辐射、分流,在翠屏区、叙州区、高县、珙县、屏山、江安、筠连、长宁、兴文、南溪,落地成一个个分论坛或某个启动仪式。
它们衔接紧密、此起彼伏,勾勒出宜宾动力电池产业1+N的完整生态系统,也似乎在宣告,这里涌动着世界动力电池产业最活跃的因子之一。
持续改变长江首城命运的事情,正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发生。6月9日,叙州区夜空中的无人机编队,变换出11种不同的字形和图案,说出这个城市此轮命运的潮向——动力电池、宜宾智轨、宜宾储能、「一蓝一绿」……
它们像平静海面上高高凸起的礁石,在过去5年里,把「一黑一白」的传统工业划开一道口子,给这个城市产业结构带来突破。财富、就业、新的生产力与新的城市风貌,从这个口子里冒出头,升腾起一股股热辣的生命力。
上午十点多,我们在三江口拾阶而下,沿着宽阔的塑胶跑道,透过高大的油樟树,站在风口里,看见飞鸟掠过江面,看见长满故事的翠屏山,看见从旧时光里长出的新城,也看见一块电池所催生的城市中兴。
宜宾城站在风口上。
那些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闪动技术光芒的观点,与宜宾日益完备的产业结构、如竹节般蹿增的营收数字,以及与禀赋、勤奋、热情、谦逊有关的各种故事,正铺满现实和虚拟的舆论世界。
但站在风口上的宜宾城,不是短期的乌托邦。
它和一块电池的故事,诞生在能源革命和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之下,被不可逆的中国制造业升级迭代的「天时」,叠加「地利」与「人和」,形成合力,将命运推至高光时刻。
它是一个历史老城,如何通过自我「革命」,以创造力和「内卷」式的勤勉,所获得的某种选择自由;也是一个被危机感和饥饿感驱动,在势不可挡的时代大潮里,抓住机会之鱼,又借力体制创新和模式创新,将自己拨出旧时代,亲手送往「中国动力电池之都」高地的城市样本。
某种程度上,宜宾的故事,不止是宜宾的故事,它闪烁的露珠上,折射的,是新能源革命下,一个时代的脸孔。
图1:6月9日上午,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开幕式现场;图2:6月9日夜晚,叙州区上空的无人机表演,变换字形和图案,讲述宜宾市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B
翠屏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岗路100号,一个临街并不大的门脸儿,窄门、暗框,低调的让人有些忽视它的存在。
沿楼梯上到三楼,格局却开阔起来。舒服宽大的沙发和桌几、柔和的灯光和一个大到可以举办酒会的露台。从露台望出去,满眼绿色。
这是临港的企业家之家,也是宜宾市智能制造行业协会办公所在地,它由三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主管,专为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等相关企业提供各种免费服务。
从传统白酒+煤炭,到8+2产业格局、智能终端,再到动力电池产业链,协会产教融合分会执行会长廖燕,亲眼看见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宏大命题,如何沿着这条轴线,具象到宜宾每一个企业起起伏伏的命运里,也看见如同绑上火箭的GDP之线,如何从十几年前800多亿元一路上扬,跃至去年的3427.8亿元。
城市经济发展史,其实是部产业发展史。
要真正理解宜宾命运的流转,理解刚刚入列三线城市的长江首城,为何能够在当下时间点,冲出广东和江苏既有优势的重围,将「中国动力电池之都」的大旗擎在手中,就必须将之放到一个更大视野,回到中国制造业的原点。
过去40年,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上空挥舞,它与全球资本在不同时间点上汇合、交织,拧成一股移动的旋风,携带起一条条产业链,在不同地区间转移,所到之处,改变产业结构,重塑区域和城市命运。
这是一个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都足够复杂的制造业发展转移史,为了让图景更简洁形象,我们不妨将它简化为三个箭头。
现在,想象一下,你的脚下,正铺陈着一幅巨大的中国地图,它被置于时间的横轴和事件的纵轴之间。
地图上,三个箭头如同游龙,时而分离、时而交汇、又时而重合。它们一条是中国制造业,一条叫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另一条,则代表宜宾现代制造业的过往和当下。
第一条「游龙」,以70年代末为起点,以十年为单位,从东部向中西部游走,所到之处,解放农村劳动力,拉长产业链,将中国逐次变成工业品、中间品和化工等领域最大单一市场,在第三个十年,因WTO与外贸拉动,游龙日渐粗壮——中国制造业开始呈高质量发展迹象。
随后,自2008年起,在高铁高歌猛进和4万亿基础设施建设刺激下,一个包括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城际轨道在内,更有效率、更低成本的物流体系,贴身而现。它推动中国低端制造业产业链开始外迁,高附加值制造业渐次填充。
2015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单一新能源汽车市场,与此同时,充电桩、5G基站、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特高压等新基建,开始慢慢绕在它的外围,结成一张结实的网。
中国制造业结构持续升级,并与全球产业转移的第四次浪潮交汇,向高端跃升,成为不可逆转的大势。
第二条「游龙」,以50年代拥有产业基础的河南和天津为起点,几十年里,沿市场指路牌,从场景局限的津豫和鱼龙混杂的广东钻出。
2015年随中创新航,向主机厂相对聚集的江苏常州等东部城市转移,又因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开始向具有资源优势的西部挺进;2017年,宜宾引入锂宝新材料等,两年后四川时代落地,以此为标志,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链,开始向锂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尤其四川聚集。
第三条「游龙」,多年来一直游走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重工有煤炭,轻工有白酒的「一白一黑」模式中,2016年,宜宾市委、市政府推动产业「双轮驱动」战略,它纵跃出山水之门,开始向新兴产业转型。起初,它只是对未来有一种隐约的预感,但还并不明了,它所跳出的,是一道改变命运之门。
2017年,三条「游龙」交汇,历经波折的四川时代第一块电池应声落地,此后,宜宾用了5年时间,将一个产业,从0做到889亿年总产值,超越白酒,成为全市产值第一产业,并有希望在2023年结束时,将这一数字推至1200亿,在2025年,跃升至3000亿。
现在我们知道,中国制造业向高端转型升级,是历史的必然;动力电池产业向资源型的西部转移,也是产业发展的趋势。但,抓住机遇的,为何是宜宾?
四川时代工厂。2017年,以四川时代落地宜宾为标志,电池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链,开始向锂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尤其四川聚集。
C
时针指向上午10:30,宜宾兴港路东段2号,宜宾锂宝总部坐落在一栋白色建筑里,工人极少的自动化车间里,锂电三元正极材料及配套前驱体,从窑炉等各个流程中依次流转。
经过最后一道检测工序,这些「粉末」将被装车,发往江苏、福建、浙江、广东等地,很快,它们会融进新能源汽车、高端数码、动力工具及储能产品中,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里。
这是国内正极材料行业第二家零碳工厂,在宜宾锂宝楼下一层的展厅里,这个字眼,出现在最显眼的地方。
以它为起点,向东北驾车行驶14分钟,是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四川时代,向西北步行835米,为全球首家智轨零碳工厂宜宾中车,它们与锂宝一起,成为镌刻在城市中,最重要的绿色产业标志。
厂区里,身着帆布制服的身影,来来往往,他们是造就零碳工厂看得见的力量,而另一股看不见的重要力量,正在三江交汇的水域里涌动。
关于这一点,宜宾并不神秘。
岷江、金沙江,在叙州区南岸街道长江大道中段,交汇成长江。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水利带来绿电的天然优势,宜宾被命运选中的天秤上,多了一颗天然砝码,这是宜宾的禀赋。
沿着金沙江,一路捋过去,溪洛渡、向家坝、乌东德、白鹤滩4座梯级电站依次端坐在江面,总装机量相当于两个三峡工程。
它们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西电东送」的骨干分子,水能理论蕴藏量约占全国的1/5,居中国十二大水电基地之首。仅向家坝一座,十年里,已累计发电超过30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约9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5亿吨,是澳大利亚一年的排放量。
丰富低价的水电,给宜宾悬挂上西部重要清洁能源基地的匾额,也成为动力电池企业落地的重要理由。
在宁德时代那个被打动的著名传说背后,宜宾80%为水电的能源结构优势,是最终握手的基础逻辑。
现在,宜宾每年超过300亿度的发电量中,约73.5%是水电,支撑了四川时代80%以上能源使用,每年减少40万吨碳排放,相当于种下40万亩绿树。
这样的故事历久弥新,是对高能耗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巨大的诱惑。但这并非全部,在宜宾的禀赋锦囊里,较低的人工成本、能源成本以及运输成本,都是依次可以打出的好牌。
除了三江交叠,宜宾如同站在蛛网中心,以它为中点,纵线依次向外放射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印缅孟经济走廊,横线则由铁路、公路、水运和空运连接,四通八达,支撑宜宾的动力电池产品,既可触达川、滇、黔、渝的汽车产业,又能跨出国门,远销欧亚。
2015年,中国成为新能源汽车最大单一市场,此后每年,市场渗透率像是吃了兴奋剂,以高于预期的增长率爆发式前行。
锂资源成为抢手货,连带着整个产业链,开始由主机厂聚集地,向锂资源聚集地转移。
锂资源储量位居全国前列四川,被置于焦点位置。
作为天府之国,四川矿石锂资源占全球6.1%、全国57%,主要集中在甘孜州甲基卡和阿坝州可尔因两大矿田。宜宾敞开双手,与甘孜州、阿坝州签订跨区域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将一个省的资源,转身变成自己的优势。
被禀赋支撑的宜宾,跳到动力电池产业沸腾的河水中,正在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动力电池产业集聚区之一,这是跃迁的诱惑,是历史性的机遇,也是一次「地利」,在时代背景之下的集中爆发。
图1:宜宾锂宝公司所在地,这是国内正极材料行业第二家零碳工厂,图2:向家坝水电站,十年里,已累计发电超过30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约9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5亿吨,是澳大利亚一年的排放量。
D
6月10日16:00,华邑酒店大堂吧。宜宾市市长廖文彬、副市长华淑蕊,分坐在不同角落,对面,是被他们邀约而来的几位企业家。
楼上,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的几场分论坛还在进行。这是最后一个下午,很多人要在下午18:00结束最后一场讨论后,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回到自己的城市。
头天晚上,企业家之夜。市委书记方存好与他们一起,和上百位到会的企业家一一结识。但这一天,两位政府官员,保持着创业者才有的焦虑和敏感,选择蹲守在场外,争分夺秒,抓住一切可能,找到任何可以落地项目的蛛丝马迹。
过去几年里,他们就是这样。市委书记、市长每人负责一个专班,好似带领队伍的将领,在宜宾动力电池产业的「战场」里东奔西突,要俘获每一个对宜宾发展有利的机会。(点击阅读:宜宾动力电池产业透视之一:创业型政府能改变什么?)
这是他们的常态,他们的「技巧」,也是他们的方法论。这种「内卷」,在宜宾政务系统内部,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人和」,它打破了原来体制里影响效率的那一部分结构,用新的组织方式,重塑了内部管理体系。
结果是——体制里的公务员,开始具备创业者的心态和激情,每个人都怀揣内心突突冒着的小火炮,永远用最锐利的那一面,直接打仗。
看看2023年世界动力大会上的成果,就会知道,这些当然是有效的。
会议期间,64个签约项目,涉及电池、储能、正极材料等,总额达到1063亿元,50亿元以上10个,签约金额占总投资近60%,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超1800亿元;
绿色新能源产业项目53个;与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等签订6个新型研发平台合作协议,促进更多科技成果、优质项目在宜宾孵化、转化、产业化;
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等签订合作协议,围绕「源网荷储」等重点环节开展合作;召开储能发展高峰论坛,开始尝试将动力电池产业集聚的经验,向储能领域延伸;
以充、换电为重要场景的 「电动宜宾」行动,全面呈现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效。
这些新成果,与已经落地、正在建设中的宜宾动力电池产业、与宜宾12所高校的9万大学生、与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与已经运转如仪的科研转化平台,与各种产业基金,与已经投产的光伏产业,与即将开启的储能产业,与不断流入的净人口、与不断增长的就业、与不断更新的城市风貌,交织在一起,让发展中的宜宾,如同一个铅笔尖儿,越磨越尖,越磨越快。
每个城市都在面对过去,有些不得不面对增长的瓶颈;另一些要在不断重复中寻求突破,有些会被时代逼到犄角旮旯;有些则在与时代的演进中,同步成长,完成真正的进化。宜宾是后一个,事实上,它如同更新细胞一样,每年都把自己剥离一遍。
这种自上而下的「内卷」,在过去5年里,帮助它从「一黑一白」的传统产业里,成功实现了一次「移轨创新」。
2016年,Erehwon创新咨询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出版《移轨创新》一书,在他的概念里,移轨创新,是指企业对商业模式和生态系统的突破性创新,从而导致整个价值链条的转移,开启新的轨迹和历史。
从某种意义上,这个概念也适用于城市发展的第二曲线,在「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的大背景下,宜宾从传统「一黑一白」中跳脱出来,找到一条新的城市发展的价值链条,完成了自我救赎与城市的中兴。
在这个过程中,宜宾所表现出的视野、远见和企图心,正在将它带入一个更加开放、更加激动人心的新世界。
只是,这不是故事的结束,一切才刚刚开始而已。
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64个签约项目,涉及电池、储能、正极材料等,总额达到106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