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十年的蓬勃发展,中国制造业的装备水平已在部分领域接近或触及世界领先的境界。然当数字化浪潮汹涌来袭,我国装备制造业亦面临一系列挑战。产品技术水平亟待提升,品牌影响力亦需增强。提升装备制造企业的服务能力,已是刻不容缓的使命。对于装备制造企业而言,如何突破此局势,深挖市场所需,吸引客户下单并以此创造业绩全新增长点,是目前最为重要的选择之一。
作为具备服务型制造基因的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广州鲁邦通深度累积端到端解决方案、中小企业积累、垂直行业深挖、出海赋能等四项行业优势,积极解决装备制造中小企业各项疑虑及棘手问题,并在设备后市场服务管理、装备制造售后管理、装备制造远程运维、电梯物联网、机器人乘梯等多方面持续做出显著贡献。
7月4日,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协会邀请鲁邦通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万彦鹏 ,上海视笳物联网创始人万芳,风华科技董事长吕晓雷举办了“工赋®创始人2+1对话夜”,对如何“成功提升服务能力的核心要素分析”这个问题进行了一次深度探讨。
万彦鹏:根据制造业“微笑曲线”理论,产品附加值主要集中在研发和销售服务两端。
企业需要认清的观点是:服务不是成本中心,我们可以把服务变成利润中心。通过数据分析,主动给客户提供服务,可以提高与客户的联系,增加客户粘性。
比如鲁邦通帮助某家清洁设备客户实现从传统卖设备项目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案例。行业内卷严重的问题深刻影响着传统卖设备模式,该企业回归到本质,就是为客户解决清洁问题,提高清洁效率。为实现这一点,他们携手鲁邦通建立了基于设备物联的全生命全周期精细化管理,改变了传统一次性买卖的模式,通过订阅模式提供服务,降低了客户的使用成本,同时再对设备进行升级,为客户进一步提供价值服务。
总的来说,传统企业向服务化转型升级,可以围绕三部曲走:
第一步,给传统设备申请构建设备物联网平台,将设备联网。
第二步,通过数据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全链条智能服务系统,将传统的被动式的服务转向主动式的服务,洞察客户,了解客户的需求,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第三步,服务模式创新,思考怎么帮客户挣钱的同时,效益也会随之增多。
万芳:就以生物制药的客户为例展开论证。该行业的企业在初级阶段需要依赖大量员工,而生物制药的无菌环境要求特别严格,这就形成了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的一大痛点。在梳理了整个初级阶段的过程之后,我们将生产车间细分化,安装联网终端,最大程度减少人员流动对生产环境的影响。
物联网系统在传统的制造业有很多应用前景,需要根据行业痛点发掘技术赋能的环节,真正做到技术优化服务,服务便利生活。
展望未来,提升服务能力需要突破哪些瓶颈,需要什么样的资源和生态?
万彦鹏:传统制造业要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成功,前提一定要进行文化的转变,打造全新的服务文化,通过物联网技术的赋能和裂变,辅以企业资源的重组和调整。
第二点,为提升服务能力做准备,首先要定义好自身的战略和目标,然后对自身能力和市场进行分析,不能贪大求全,要打好基础,再逐步扩大。
第三点,是培养服务意识,为客户创造最好的价值。
第四点,利用好数字化工具,提升服务效率。突破提升服务能力的瓶颈,需要将数据数字化,思想要足够开放,能够与合作伙伴共同创建生态系统。
万芳:一方面是企业内部需要充分的沟通,另外就是要有靠谱的团队,除了有过硬的专业能力之外,还要有学习能力去对客户的业务情况进行学习,去更好地给客户解决问题,甚至是与客户共创,共同解决问题。突破提升服务能力的瓶颈,人才培养很重要,充分利用人才的专业能力,在行业里带来突破性转变。
以实际行动,帮助更多中小装备制造企业实现技术突破,是具备服务型制造基因的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广州鲁邦通的分内职责。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为提升服务能力,鲁邦通持续进行技术创新。立足于物联网领域,鲁邦通以开放的心态积极与合作伙伴共创,共同打造制造业服务生态系统。鲁邦通相信,通过全体员工的努力,将共同为制造业服务生态系统的构建做出更大贡献,助力中国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于鲁邦通
鲁邦通是具备服务型制造基因的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为全球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工业物联网通信和边缘计算产品,同时面向国内中小企业提供设备智能化和智能服务的工业互联网场景数字化解决方案。
产品及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医疗设备、环保设备、新能源装备、电梯及特种设备等工业设备行业。推动企业从传统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降本增效,提升经济效益。